“把钱还回来就想了事?我们的损失谁来赔!” 面对百利科技实际控制人归还 1.92 亿元资金占用款的操作,众多股民并不买账。近日,多位百利科技股民的诉讼材料已递交法院,一场关于资本市场责任与赔偿的较量拉开帷幕。

资金归还难消 “信任裂痕”

尽管公司公告显示,实际控制人王海荣此前非经营性占用的 1.92 亿元资金本息,已于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全部偿还完毕,但这份 “迟到的还款” 未能抚平股民心中的伤痛。

回溯前情,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9 月期间,百利科技通过虚构设备采购,将巨额资金以预付款名义转给 7 家供应商,最终流入关联方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及第三方拆借。而在 2022 年年报、2023 年半年报及年报中,公司对这一重大事项只字未提,长达一年半的信息隐瞒,让无数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深陷 “投资陷阱”。

当2024年4月30日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公司股价如断崖般连续22个跌停。“眼睁睁看着账户里的钱不断缩水,这种损失不是简单还钱就能弥补的。” 一位股民愤怒地说道。

监管定性助力维权之路

2025年6月7日,湖南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成为股民维权的有力 “武器”。监管部门明确认定,百利科技未披露资金占用事项,相关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严重违反《证券法》关于信息披露真实性、完整性的规定。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认为,即便资金已归还,但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已然成立,特别是对于那些避险卖出的投资者,损害结果已经产生,资金归还不影响投资者索赔的权利。

王智斌律师认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在2022年9月14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间买入百利科技股票,并在2024年4月29日收盘时仍持有该股的股民,具备相应的索赔资格,投资者可主张投资差额损失、佣金、印花税三项损失。

目前,王智斌律师团队代理的案件已提交法院,等待法院的进一步审理。投资者可在微服务号“索赔吧”提交预审材料。




百利科技股民的维权行动,不仅是个体损失的追偿,更折射出资本市场的深层问题。还钱只是基本义务,赔偿损失才是应尽责任,百利科技的案例给所有上市公司敲响警钟,随着注册制的深入推进,监管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 “零容忍” 态度愈发坚决,任何企图用 “事后补救” 蒙混过关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与市场的双重惩戒。

对于百利科技而言,如何修复受损的市场信任、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才是真正的 “救赎之道”。而对于广大股民来说,此次维权行动也彰显了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随着案件的进一步审理,百利科技事件或将成为衡量上市公司违规成本的重要标杆,推动资本市场向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