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变“学渣”,恒信东方股民索赔专题




▍事件速递

近日,恒信东方发布公告,该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所涉事项并不明确。该公司自查认为,本次立案调查与前期会计差错有关。

立案调查之前,该公司股价呈稳步提升的趋势,虽不及大盘和热门股,但也算是个“中等生”,如今“中等生”秒变“学渣”,股民颇为郁闷。

▍潜在违规梳理

回溯前情,该公司涉嫌存在以下违规:

1. 2022 年度财报的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据公司自查披露,其当年新增的算力系统集成业务最初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后改为净额法核算,导致营业收入调减达 1.82 亿元且直至 2024 年 10 月才完成追溯调整。

2. 北京证监局曾查明,恒信东方存在无形资产减值依据不充分、商誉减值参数设置错误等问题, 导致 2022 年度业绩预告中披露的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及其他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等数据与定期报告中披露的经审计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 此外,公司还存在销售退回及债务重组核算不规范、部分业务单据保管不全、2022年度财务报表部分金额与附注不一致等问题。

▍索赔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我们初步判断,截至2025年8月12日收盘时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其部分损失或与该公司的违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但是,如果股民是在东方通2022年业绩预告发布之前买入且持股至2025年 8月12日的,该部分股民的索赔资格需要等待证监会出具调查结论后再重新判断。

根据《证券法》第95条及最高法司法解释,投资者可主张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损失。

▍诉讼时效

普通投资者应注意诉讼时效风险,诉讼时效是法律保护投资者胜诉权的期限,如果长期不行使自身权利,法律将不再保护。

该类案件中,诉讼时效为揭露日起3年,揭露日由法院认定,因此,普通投资者存在一定的诉讼时效风险。

我们判断本案诉讼时效至2028年 8月 12日届满,仅供参考。

▍损失测算

我们提供了便利化的损失测算工具,可在微信服务号“索赔吧”中使用。

说明:该测算模型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买入均价,与主流司法实践中采取的计算方法一致,但测算结果并未扣除系统性风险以及非系统性风险。